載入中...請稍候...

香港大埔墟傳統結婚到會流程

發布的 22nd Jul 2025 @ 9:36 AM

香港大埔墟傳統結婚到會流程:市井溫情中的婚嫁禮俗

大埔墟,這座擁有百年曆史的新界市鎮,既是商貿往來的樞紐,也是粵港文化交融的縮影。在傳統婚嫁習俗中,大埔墟居民既保留了廣府「三書六禮」的精髓,又融入了新界原居民的鄉土特色,而「結婚到會」(即婚宴外燴服務)更是將市井生活的熱鬧與婚禮的莊重完美結合。以下為大埔墟傳統結婚到會的典型流程,從前期準備到宴後收尾,處處體現著「人情味」與「實用主義」的平衡。

一、前期洽談:憑「口碑」選擇「老字號」

大埔墟的結婚到會服務多由本地老字號茶餐廳、酒樓或專營外燴的「到會公司」提供。新人通常透過親友推薦、街坊口碑或墟市內的廣告招牌尋找合適的供應商。洽談時,雙方會詳細討論以下事項:

  1. 日期與場地:大埔墟居民偏好選擇「吉日」(如農曆雙數日、週末或節假日),場地則以自家祖屋、村中祠堂或租用的社區會堂為主。部分富裕家庭會選擇墟市內的老牌酒樓,但更多人傾向「到家服務」,以凸顯親密感。

  2. 菜單定制:傳統到會菜單以「盆菜」為核心,搭配燒味、海鮮、時蔬等。大埔墟因靠近海港,盆菜中常加入本地漁獲(如蝦、蟹、魷魚),並配以支竹、蘿蔔等吸味食材。此外,新人會根據長輩喜好添加「意頭菜」,如「發菜蠔豉」(寓意「好事發財」)、「雞」(象征「有計」)等。

  3. 服務細節:包括桌椅租賃、餐具提供、廚師與侍應人手、宴後清潔等。大埔墟的到會團隊多由本地居民組成,熟悉鄉俗,能協助新人處理如「安床」(婚前在新房鋪床)、「擋門」(迎親時由親友阻擋新郎進門)等傳統儀式。

二、迎親當日:市井喧鬧中的溫情儀式

大埔墟的迎親流程融合了廣府與新界習俗,到會團隊需配合完成多項關鍵環節:

  1. 晨早「上頭」:新娘於婚前清晨在祖屋由「好命婦」(夫妻健在、兒女雙全的女性長輩)梳頭,邊梳邊念吉祥話(如「一梳梳到尾,二梳白髮齊眉」)。到會團隊會在此時送入「上頭糕」(糯米製甜點),寓意「甜甜蜜蜜」。

  2. 迎親「過關」:新郎率伴郎團至新娘家時,需通過伴娘團設置的「難關」(如回答問題、表演才藝、派發利是)。大埔墟的特色是「墟市買菜關」——伴娘會要求新郎在墟市內快速買齊指定食材(如蔥、蒜、紅椒),象征「會當家」,到會團隊的廚師會暗中指導,避免新郎出醜。

  3. 「擋門」與「尋鞋」:新娘房門被伴娘擋住,新郎需派發利是並承諾「疼愛妻子」方可進入。進門後,新郎需找到新娘藏起的婚鞋(通常藏在床底或衣柜),到會團隊會準備「金紙折鞋」作為備用,以防真鞋難尋。

  4. 「離家」儀式:新娘由兄弟背出門(避免腳踏地),途中會拋擲「紅雨傘」(象征「開枝散葉」)。到會團隊在此時已在新房布置好「安床」——床褥下藏有紅棗、花生、桂圓、蓮子(寓意「早生貴子」),並擺放由到會提供的「合歡被」(雙色棉被)。

三、宴客流程:盆菜為魂,市井歡騰

大埔墟的婚宴多在午後或傍晚舉行,流程兼具莊重與熱鬧,到會團隊需精准把控時間與服務:

  1. 「擇吉時」開宴:新人會請風水師選定開宴時間(如午時十二點或傍晚六點),到會團隊需提前兩小時完成場地佈置——懸掛紅燈籠、張貼「囍」字、擺放「八仙桌」(傳統方桌,每桌坐八人)。

  2. 「盆菜」上桌:盆菜是大埔墟婚宴的靈魂,由到會團隊的廚師現場烹製。傳統盆菜分九層,從下至上依次為支竹、蘿蔔、豬皮、魷魚、蝦、雞、燒肉、發菜蠔豉,最頂層放「頭菜」(如鮑魚或乾貝)。上菜時,廚師會高喊「盆滿缽滿」,賓客齊聲應和「年年有餘」,氣氛熱烈。

  3. 「敬茶」儀式:新人向長輩敬茶,長輩回贈金飾或利是。到會團隊會在此時送上「長壽面」(雞湯面配雞蛋),寓意「健康長壽」。部分家庭會請長輩用筷子夾起麵條,新人需張口接住,稱「接福」。

  4. 「拋花球」與「切蛋糕」:現代元素融入後,新娘會在宴客中途拋花球(傳統為拋綁紅繩的蘿蔔),新郎則與新娘切「乳豬蛋糕」(融合西式蛋糕與廣府燒乳豬)。到會團隊會準備「迷你乳豬」作為伴手禮,分送賓客。

  5. 「攪攪鑊」收尾:宴後,到會團隊會端上「糖水」(如紅豆沙、芝麻糊),賓客用長柄勺「攪攪鑊」(攪拌糖水),邊攪邊說吉祥話(如「攪到甜,攪到發」)。此時,新人會逐桌敬酒,感謝賓客到賀。

四、宴後收尾:人情往來的延續

大埔墟的結婚到會不僅是服務,更是人情網絡的維繫。宴後,到會團隊需完成以下工作:

  1. 清潔與歸還:迅速清理場地,歸還租賃的桌椅、餐具,並確保無遺留垃圾(新界鄉俗認為「髒亂會衝喜」)。

  2. 「回禮」準備:新人會向到會團隊派發利是(金額依服務質量而定),並贈送「雙喜餅」(印有「囍」字的紅豆餅)。到會團隊則回贈「吉祥物」,如用紅繩綁的蘿蔔(寓意「好彩頭」)或一包米(象征「衣食無憂」)。

  3. 「口碑」傳播:大埔墟居民重視街坊情誼,新人會在墟市內向相熟攤主、店主派發喜餅,並口頭感謝到會團隊的服務。優質的到會服務往往能通過「口耳相傳」獲得更多訂單,形成良性循環。

傳統與現代的交融:大埔墟婚宴的獨特魅力

大埔墟的結婚到會流程,既保留了廣府婚俗的莊重(如敬茶、安床),又融入了新界鄉土的實用(如墟市買菜關、盆菜文化),更通過到會服務將市井生活的熱鬧帶入婚禮。如今,部分新人開始嘗試「中西合璧」——在傳統盆菜宴後增加西式酒會,或用投影播放新人成長照片,但到會團隊的核心服務(如盆菜烹製、儀式協助)依然不可替代。

「在大埔墟辦婚宴,圖的就是個『熱鬧』和『人情』。」本地居民陳伯說。他的孫子去年結婚,選擇了墟市內一家老字號到會服務,「從晨早上頭到宴後清潔,一條龍服務,我們只管招呼親友,省心又體面。」這或許正是大埔墟傳統結婚到會的精髓——用專業的服務承載溫情的傳統,讓每場婚禮都成為街坊共慶的盛事。